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放電式避雷針(ESE)之效能測試

 

https://lightning.com.tw/?action=case&id=25


避雷針效能實地驗証

章任企業有限公司 陳信佑
本文刊登在中華民國電機技師公會雜誌176期110頁

 

1. 前言

台灣常見的避雷針有增強型避雷針(IEEE 998-2012所認可的收集體積CVM)、放電式避雷針(ESE, Early Streamer Emission, 依據NFC 17-102)、吸收反射式及消雷型避雷針,這些避雷針都具有保護半徑,可用來檢討建築物是否有完整的保護。
然而很多企業主、設計師和承包商會有所疑問,就如廠家宣稱的避雷針保護半徑是否真確?況且,目前全世界尚未有公認的避雷針保護半徑測試標準,亦無實驗室可做這項測試。因此對廠商宣稱的保護半徑仍有存疑。

 

2. 放電式避雷針(ESE)之效能測試

有些放電式避雷針廠商會說他們的避雷針效能已經有依照NFC 17-102標準做效能測試了,這樣的說法其實只對了一半,以下是NFC 17-102的效能測試介紹:
根據NFC 17-102的規定,ESE避雷針必須要做ΔT測試1,所謂的ΔT測試,簡單的說,就是在同一個測試環境下(如圖一),測試者先拿一個傳統式避雷針棒,測試高壓產生器之電流擊中傳統式避雷針棒的時間,然後再測試高壓產生器之電流擊中ESE避雷針的時間。假設傳統式避雷針花了500μs攔截到雷電,而ESE避雷針花了440μs攔截到雷電,則代表此ESE避雷針放電的速度比傳統式避雷針快了60μs,所以此ESE避雷針的ΔT就是60μs。

測試出ΔT之後,再依據NFC 17-102的避雷針保護半徑公式(如圖二)代入計算,即可算出避雷針的保護半徑。


(圖二) NFC 17-102 避雷針保護半徑計算公式

 

因此,這樣的避雷針保護半徑有二個問題:
一、 此避雷針的ΔT測試是在實驗室內,測試時的溫度、濕度、高度等要素與實際安裝在現場的避雷針是否會一樣?
二、 此公式是如何產生的?法國INERIS2報告也對於此公式提出質疑。

 

3. ERICO公司之SYSTEM 3000避雷系統實地驗證

2006年,ERICO公司發表了實地驗證的論文,其標題為:Field study on the interception efficiency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s and comparison with models(避雷系統攔截效率之實地驗證與模型之比較),作者為F D'Alessandro和 N.I Petrov。針對ERICO公司所開發之避雷系統收集體積(CVM, Collection Volume Method)理論做實地驗證。
此次驗證位在馬來西亞,由於該地區的雷擊頻度相當之高,每年每平方公里大約有20次雷擊(台灣大約是0.8次3)。ERICO公司直接對建築物上的避雷針來做驗證。統計的時間從1990-2003年,本次統計的結果如下表:

建築物數量58棟
避雷針數量86組
建築物平均高度57米
總觀察時間592年
設計時的保護位準80%
實際觀察攔截效率88%

由上表可知,ERICO公司SYSTEM 3000之收集體積理論是非常有效的。本篇論文已經刊登在The Royal Society上,完整的內容可至網站http://rspa.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462/2069/1365查詢。

 

4. ERICO委託TUV對SYSTEM 3000避雷系統實地驗證

上述的論文發表後,不免還是有人會質疑:所有的數據都是ERICO公司提供的,結論還是令人懷疑。因此,ERICO公司委託第三公正單位TUV統計與檢驗,TUV統計數據後,再提供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計算分析。此論文標題為Interception efficiency of CVM-based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s for buildings and the fractional Poisson model (建築物依照收集體積之避雷系統之攔截效率與Poisson模型),作者為Harold S. Haller 和 Wojbor A. Woyczynski。於今年(2016)發表。
此次統計的時間為2010-2012,一樣是在馬來西亞,結果如下:

現場數量24
建築物平均高度70.1米
總觀察時間37年
平均觀察時間1.54年
設計時的保護位準90.9%
實際觀察攔截效率90.7%

由上表可知,ERICO公司的收集體積(CVM)理論是相當有可靠性的,設計時的保護位準跟實際觀察的攔截效率幾乎沒有差別。本篇論文目前已經刊登在Cornell University,完整的內容請到http://arxiv.org/abs/1602.01395查詢。

 

5. 結論

以目前的科技尚無法測試廠商宣稱的避雷針保護半徑,因此,退而求其次,依據避雷針的設計理論,採用統計學檢討現場避雷針的實際攔截能力。 ERICO公司為驗證避雷針攔截能力,今年所發表的論文,已由第三公正單位處理數據統計及分析,提供實地驗證。

 


 

備註1. 根據NFC 17-102/2011年版本,ESE避雷針的測試除了ΔT測試之外還有其他的如環境測試、耐電流測試等,但由於本文章主要在講實地驗證部分,故其他測試暫不贅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