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uangzujinshen.com/documentcontent.asp?id=3
黃族源流考簡略
發布時間: 來源: 作者:
黃族遠祖源流,古今說者紛紛而莫有定論,其已成為修譜者之最大困惑。有黃氏族譜幾乎一致主張黃族發於江夏,誤以為郡望為古黃國故也。甚至說黃氏即為江夏,言之鑿鑿令人信以為真,貽誤甚也。
一、黃族起源地 我黃族源出於東夷少昊氏,在山東齊魯,古為東夷泰族所居。東夷部族又分為九支族,黃族為其中之一。後漢書東夷傳曰:“夷有九種:曰畎夷、子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我族可能即為“黃夷”一族所衍下來的。經 過演變而稱為黃人,黃人所立之國即稱為"黃國” 。 黃國被滅後子孫以國為氏、乃有黃氏。後因姓氏演變以氏為姓,乃為 黃姓矣。故黃族出自東夷之黃夷一支族,發祥於山東齊魯。【黃姓由:東夷~黃夷~黃人~黃國~黃氏~黃姓演變而來】
二、山西汾川、河南光州皆為黃國故地 發祥於山東齊魯的贏姓部族、後因環境的變化而分為二股向西方及東南方遷徙發展,各自擇地建立部落,再由部落演進為國,向西方發展的主要部族。有秦趙梁耿沈姒蓐黃等,其余皆為古部落國。其建國遠在周朝之前,其形成係由氏族部落而演進為國。離開老家故鄉的山東西遷必在夏傑之前。河南光州的弋陽縣設於漢代,所轄區域正是古黃國故地,即今河南省潢川縣。春秋時代黃國的所在地,根據考證是在今河南省潢川縣的西方。
三、黃族祖源 史記秦本紀讚語雲、“秦之先為贏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除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此言明黃為贏姓分封十四氏之一,為伯益之後也。伯益為少昊金天氏之後。根據考證,楚滅江黃的黃,亦即河南光州的黃,祖自伯益,而伯益又為少昊金天氏之後,於是伯益為黃氏始祖。少昊為黃氏遠祖也。
四、江夏為黃氏郡望 黃氏族譜或姓書都言古黃國在江夏,甚至說黃字為江夏,而認為江夏為黃族起源地,其繆也甚矣。
(一)如江夏黃氏大成宗譜雲:按吾黃氏之宗,肇自黃帝有熊氏之後,九傳陸終公,乃以黃為氏,受封於江夏。
(二)紫雲派黃氏族譜:吾姓之源陸終之後、封姓於黃、郡出江夏。
(三)大溪黃氏族譜:我黃氏出自江夏,或雲顓頊曾孫陸終為陸氏,其後受封黃或雲伯益為贏姓,其後受封於黃。
(四)黃田黃氏世系源流考則雲:陸終子雲公生子能啟,封江夏候即今武昌。珠璣世系譜所言亦同。主黃國在江夏者,又都以江夏郡黃州即今湖北黃岡縣,或武昌或江西弋陽縣三地為古黃國故地,皆錯也。江夏郡設於漢代,郡治初於湖北雲夢縣,後漢徒治黃岡縣,即清、明以前的黃州。降至晉代徒治湖北安陸縣,南北朝則在湖北武昌,直到元廢為止。可知江夏郡治自南北朝起至宋元止,約近千年間。在湖北武昌(中間只有北魏移治泌陽縣、未幾還治於武昌),後人誤以江夏武昌為古黃國故地,此為其中之一。
江夏郡古為楚地,黃國被楚滅後,黃人楚人化,誤把楚人之祖為己祖,後有黃歇公後裔居武昌一帶復有黃歇公墳墓在武昌黃鶴鄉,至東漢有賢臣名宦黃香公居江夏安陸縣,世出顯貴,江夏成為黃氏第一大郡望,於是天下黃氏都冒稱江夏之望,其實江夏不過是黃氏一大宗派之郡而已。何況黃國有二:其一在河南光州。另一在山西分川。黃族子孫佈滿天下,豈止於江夏一望哉。
總之,江夏僅為黃氏郡望之一,既非古黃國故地,亦非黃族起源地也。
五、黃氏世系譜考疑 黃氏各派世宗譜都有可疑之處,大體於元、明以降的世系較為可信,而唐、宋以上者莫不令人生疑。不僅根本源流分岐不 一,而且同出一祖傳衍支分派別,經過數十年或數百年之後又聚合於一人,然後又再支分傳衍,後來又再復合於一人。如此反覆支分復合,一直沿到宋、元之交始見稍斂。在世系譜所載,這種支分稪合的怪現象都有所見,而且每所復合之人物皆係當世達官顯貴豪紳,無一寒微貧賤者。
例如:黃歇公、黃霸公、黃香公、黃瓊公、黃琬公、黃權公、黃滔公、黃峭山公等先賢,皆為各支派復合的共祖對象。結果世系紛亂真偽是非莫辨,各族派譜家當然堅持己譜為正宗無誤。
以歇公為起點: 邵武峭山公派族譜所載歇公之父為四九世祖通公,妣尹氏。
候官元方公派下譜所載歇公之父為七二世祖惠公,妣不詳。
莆田涵江派世系譜所載歇公之父為七二世祖骙公,妣不詳。
鷹公派---世系譜所載歇公之父為八二世祖建公,妣王氏。
不同世系不同身份的四人所生的竟然同一人、豈有一人四父四母之理,實極荒謬。而歇公有子十三人此為各譜所同。
然邵武峭山公派出自十三子穵公,候官元方公派出自九子沖公,鷹公派則出自八子向公。三大派共祖歇公,後由歇公之子支分派衍下雲。
例如:峭山公派歇公傳至五代後有霸公出現,而第十一代出香公。
元方公派歇公傳至五代後亦有霸公出現,而第十一代出香公。
鷹公派歇公則傳至七代後亦有霸公出現,而第十一代出香公。
可見,三大派又歸合於一人為共祖。從其子再分傳出去,到了東漢黃香公時,三大族派下子孫又復聚歸於香公一人,香公又成為三大族派的共祖了。
另邵武誌公派與鷹公派原為不同派系的二大支派,傳到唐末宋初之際兩派皆有峭山公出現。甚至候官元方派下的紫雲派也有峭山公現世,峭山公一人竟出現於不同地區的不同時代及不同派系,真是令人撲朔迷離莫所適從。
例如:黃香公之長子瓊公,傳到100世沖公,再由其長子岸公入莆田黃巷,傳下三黃各派,金墩分派、泉郡安平支派、崙峰支派、檗谷派、靈慈支派、玉湖派、南雄珠璣派、岡州派等。而沖公次子崖公入泉州,始創紫雲寺、傳下紫雲派。
另由香公之四子瓚公,傳到一一七世峭山公才有三妻二十一子之傳。可見今之黃氏並非人人皆出自峭山公一元也。
另一種原因,故意假冒世系----中國古代原為母系社會,自伏義定姓氏制嫁娶以後,始逐漸轉為父系社會,在古時期如父貴母賤由從父系,如母貴父踐由從母系,其所以假冒世系,可能是受後代重男輕女觀念之影響,認為從母系不甚光榮所以故意假冒。也有朝代更替兵禍逃命,流離他鄉時散失家譜者,日後重修家譜時可能憑口傳併湊現象。
我黃氏凡有四十二望,而獨江夏為盛。翻閱黃氏各族族譜,幾乎盡皆江夏矣。其主因,在東漢時有黃香公望出江夏,香公為尚書令,且其孝行列入二十四孝之班,故有江夏黃香天下無雙,其品學德行可見一斑矣。
凡望出江夏之黃氏,皆以稱為江夏始祖也。因此,江夏黃氏早在漢代已成為天下之名門大族、門第之凡大盛,人人競冒顯姓大族,所謂“江夏”本來是漢朝時的一個郡名,位於現在的湖北省雲夢縣的東南,是我黃氏家族最初發祥之地方,所以世代子孫才會一直以“江夏”為堂名,表示慎終追遠,不忘所出之意。江夏黃氏不過是諸支派中之一支族派、今日所見“江夏堂”之普遍,因為故黃氏郡望以江夏堂最貴,幾乎一律出自江夏黃香。所有堂號無不盡以“江夏堂”,其中必有不少是冒稱無疑。
又如今日閩粵之黃氏,若言及其祖系,又幾乎一致認為出自峭山公之後,蓋峭山公為邵武望族,詩遣二十一子而聞名天下。但亦有不明源流世系者,祇聞人人稱為峭山公三妻二十一子之後,而認為自己既系姓黃,當屬峭山公之後無疑而誤。
古譜中人物、事蹟、時代等的錯綜複雜,並非始自今起,其誤固有由來---。歸納固由約有下例幾項:
● 冒他族而誤:姓族有名族與寒族,而同族中又有郡望之別,故有假冒他族。遇貴即合遇賤即分,以光門第之舉,這是屬於創誤之類。
● 譜牒散失而誤:歷史朝代更替必有禍,加之由於水、旱、蝗之災,流宼及塞外民族侵犯造成禍害,後以欲重修家譜是時,家譜已失。溯源無綜,只憑據族老口傳以致憑空捉摸,再加以搜尋拼湊之,致有矛盾現象、誠非得已之誤。
● 踵誤而誤:前人有誤後人照抄,而未予詳考推究,沿襲而誤,這一類較為普遍。例如黃氏始祖,前人誤以為陸終之後,這是因黃國為楚所併後與楚人雜居錯住,逐誤認楚人之祖為祖,後人不知又不加考據,以致有祖陸終之誤也。
● 錯抄而誤:普通一般修譜都以抄録他譜為常,稍一不慎即有抄錯之誤或有漏抄之誤,因此所誤者亦屬不鮮。
據悉,“江夏”雖是黃氏的共同郡望,但在江夏後又另外再分出許多望族自成一郡望,因“江夏”是為吾故黃氏眾多望族中最最為繁盛也為最貴,所以堂號無不盡以“江夏堂”,其中必有不少是冒稱無疑。
◎ 閩粵黃氏的第三大宗派:
閩粵黃氏宗族淵源世系,一般認為不外是邵武禾坪派峭山公三妻二十一子派與開元寺紫雲派守恭之外,守恭公之伯父岸公,與其弟崖公(即守恭公之父)分道揚鏣。自福州候官遷居莆田之後,傳下莆田涵江東黃、前黃、後黃之三黃各派,前黃復傳碧溪、金墩、安海、潘湖、靈慈、崙峰與惠安文峰各派以及檗谷派,粵省南雄珠璣派(岡州派)等等,而且功名顯赫世代簪纓,科甲文章代不乏人,不下於峭山與紫雲二派也。
◎ 邵武禾坪峭山公派:
邵武在閩西而邵武派是代表閩西黃氏者也,由邵武分支到閩北、閩南、江西、廣東、等地藩衍不勝其數。邵武黃氏又分為二大派:
其一:為誌公派,在晉末至南北朝初代,從江西廣信府饒(信州和平縣)入閩蔔居邵武者,歷經北朝、隋唐、唐末至五代間出一位大名鼎鼎的峭山公,傳下二十一子分散各地成為華南之一大族派。
其二:為鷹公派,在唐末隨王潮兄弟從河南光州固始縣南流入閩蔔居邵者,鷹公即為其入閩始者。
此二派的分支是在東漢香公時代,誌公派即香公長子所傳衍派之一。鷹公派即香公第四子所傳衍派之一。
◎ 黃氏祖訓的來源:
(本資料節録自黃氏族譜,世系表九十世“黃峭公”的說明)
九十世峭公:號峭山,字實郎,生於後晉天福元年丙申歲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時,宋真宗祥符元年第九名賜進士,初任江夏太守有功,遷奎章閣侍制直學士,歷尚書後,追贈少保謚文烈,娶官、吳、鄭三妻,各生七子共八十三孫,作詩分授曰:
駿馬匆匆往異方 任尋勝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 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 晨昏須薦祖宗香 惟願蒼天垂庇佑 三七男兒總熾昌
才郎峭老有三妻 官吳鄭氏三七齊 創業興家離祖地 歸來報命省親幃
吾年八九難期會 奕葉分枝為汝題 尚有富貴與貧賤 相逢須念共根蒂
禱造蒼天祐各鄉 官吳鄭氏三七郎 奉奏公命吾兒去 投轍綿綿奕世昌
和梅荀蓋楚龜洋 政化衢盧福林塘 發井允延城潭貴 官吳鄭氏永流芳。
峭公當日官何職,大宋奎章內閣郎。代代兒孫須謹記,支支蕃衍紹書香。爾兄弟各執為記,願如水裹之魚,仞露霜中之筍,子孫蕃衍,務勤耕讀,分處遐遠,宜認親屬,有能念此詩者,即請升堂,無詩亦是歇公流裔,不可以簡慢待之,公九十八壽,卒於宣和七年,葬在禾坪鶴窠,坐東向西,撫州地方,逢送洞余蘭閣,墳前有一湖,子孫兩邊,即今臨州縣。
這首在中國譜牒學史上頗具盛名之“黃氏祖訓”,其始作者,根據一些黃氏族譜之記載,說是衍自於周朝末年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令尹(即後來之宰相)春申君黃歇所作的一首“送子行”。
自其後千百年的流傳中,因歷代各派衍先祖為了讓各該派衍後裔,對自身所屬支系能有個依據以辦識之憑藉,另行經過一再的各自更改了其中少許內容字詞,或由於口誤之故,遂致發展成今天各派衍各自擁有,與其他派衍稍有差別的種類,但其內容卻又大同小異的“私記”版本。
經筆者加以收集初步統計,將總數達百余首不同作品經一再比對分類歸納後,結果顯示,其種類竟然已達大約六十種之多的地步,可謂洋洋大觀,創下不論是中外史上,在同一文學作品中被一再修改次數最高,且又同時並存的唯一作品,如果把它入世界金氏記錄也當之無愧。
◎ 莆田派:
總99世芳公生子沖,沖生子二:長岸由候官入莆田,次崖由候官入泉州。岸公字魁傑,初居黃州江夏中徒光州固始後徒福州候官。再遷莆田為黃氏始遷祖,生子三:長瑤、次典、三樂。
據岸公派下106世孫唐代校書郎文簡公璞公所擇“閩候黃巷族譜序”雲:元方公仕東晉之刺史,種封郡予晉安,車馬南浮,衣冠隨從,蔔居福塘今候官黃巷即舊居之名,年深世遠枝葉繁盛。迨至唐有桂州刺史贈金紫光大夫,忠義開國公岸公,遷於涵江黃巷。
◎ 金墩派:
莆陽黃氏始祖黃岸五世孫黃巘自黃巷徒居鞏溪(今仙遊宋洋),開莆陽黃氏鞏溪派,有宋一代,鞏溪黃氏為與化著姓大族,簪纓相繼,出現一門八進士之盛事。莆陽十三世(鞏溪九世)祖黃徹,登宋宣和六年進士,曆官嶽州平江令,政績頗著,(福建通誌),湖南,莆田、仙遊各地誌書均有列傳,所著(鞏溪詩話)一書入載(四庫全書),為宋代著名文學評論專著。黃徹生四子,第三子黃府,登宋隆與元年進士,仕江蘇揚州府江都令,自與化軍城遷黃石金墩,為金墩派始祖。二世黃安石,登宋紹熙四年進士,朝請郎,生子二,長黃近,宋末新州教授,生五子:松、權、檟、柳、梨。次子黃遠,生二子:梧、棣。自此七房繁衍昌盛,再開金敦一派。
◎ 金敦黃氏始遷泉州安平世紀
黃自千一始遷泉郡,至雲軒公居安平逐有安平黃。推其流派乃金墩諱府公,即碧溪諱公十世孫巘公即刺史諱岸公五世孫。綜而計之,世世相傳、共得一十有七。今以淵源塑遠、別子為祖、各自為宗、故我安平以千一公為一世祖,以府公為自出祖,所謂金墩黃氏從此名也。然主及碑雖填一世,而族譜則紀十三世,序則載十七,猶不忘乎函頭碧溪之所自出也。
安平金墩派:始祖元隱士黃松,字本茂,行千一,遷泉州,生子良輔,孫四:長孫元壽往雲南,三孫元修遷惠安奎峰,次孫元裕暨四孫元嗣遷安平(今安海金),衍安平上金、下金兩世系,並分支莆田涵江,南安楊美茂、前宅,泉州靈慈等地,旅居海外及港、臺地區也甚多。安平金墩黃氏為安平五大姓之一,歷來詩禮傳家,人物輩出。
◎ 金墩分派泉郡支派安平世紀昭穆:
世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字行:(本) 子 昌 廷 敏 允 純 伯 以 明 俞 肇 甫 孫 爾
世次: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字行: 君 恩 萬 年 福 祿 攸 同 祖 德 式 孚 孝 思 維 則
◎ 潘湖金墩派:
始祖元處士黃權,字本經,行千二。遷居今晉江池店譒湖,並繁衍至晉江霞滯、奄上、華州、舊鋪、淄石黃後,泉州石頭街美山、歐厝,後坑、石獅梅林,港邊,南安洪獺、董埔、侖蒼及港澳東南亞等地。而衍傳臺灣則為十六世黃光淵,光長兄弟即乾隆年間首渡臺,與隨後而來宗親共同開墾所居地,並以地村名冠之,稱“潘湖渡頭”今臺灣黃氏中的“金墩派”即標明祖地來自潘湖,居臺族親達數萬人。家族傑出人物:明寧波府同知黃鵬江;新與知州黃陽和尚崖州府感恩縣教喻黃惟衷;清福州府、漳州府教授黃寅亮;資政大夫臺灣人黃昭祿。黃昭祿為清末臺灣臺北巨富,曾將居宅捐建臺北黃氏大宗祠(種德堂)。現代人物如僑領黃朝鼻、黃朝圓;海外實業家黃廷國等。
字行(五十字)
【本希顏孟伯於汝際國爾甫宗孫世克繩昭穆進朝廷孝友光先業文章式典型卿相揚祖武叔仲衍基生念若賢嗣遠尚斯允敬】、、、
◎ 金墩分派崙峰支派: 摘自:金墩黃府望族文史研究會
金墩侖後始祖為十四致政諱鳳行一少名洲字仕元號潘山晚號十四致政其墓在今晉邑二十四都教授山其土曰、“掃手山”別呼,“少錦山”。系福建省莆田市黃石鎮金墩三世祖近公之長孫,元處士天麟黃權行千二之長子,母洪氏出,黃松之嗣子(松行千一元配陳氏無出、侄黃鳳少名洲入承為其長子)其排行一,以祖近公(廣東新州府教授蔭)蔭任元朝布金院蒙古學教授之教職,元至正十四年致致(即致仕退休)歸,此“十四致政”為其晚號也。
◎ 金湖黃氏家傳總序: (據臺灣侖峰黃氏家譜)
潘湖雲郡城十裏許東依吟嘯西倚大橋夾九十九溪之水舟駛波淺北有一山連蜷如獅謂之獅山歐陽先祖聚於歐嶺歐祠山之趾名曰潘湖歐厝後漸隨湖畔南移吾初祖處士天麟諱權公宋末元初由莆陽黃石之金墩經安平而來徒潘湖天麟山黃厝明洪武二年即移至歐厝繼外祖之業也。
十八世鳳公乳名洲字仕鳳號潘山晚號十四致政行萬一處士權長子洪氏出以祖蔭藨征辟為泉郡布金院蒙古學教授征仕郎元至正十四年致政歸公晚號由此名也由安平市拱北經潘湖居晉邑二十四都侖山元世祖至元癸已年五月二十日子時生元順帝至正戊申年十一月十四日申時卒壽七十有六配三十三鳥石山吳氏女葬晉邑二十四都教授山穴形金獅戲珠坐辰向戌兼乙辛子二長(示貫)字文祥號明室隨父居泉郡布金院後次福字文吉號頤齊居歐祠山黃宅其六世孫鳳翔明榜眼南京禮部尚書文山鋪開族祖其裔又分居華亭園頭靈川東港浙江松山浦江黃宅臺中之文山。
◎ 紫雲黃氏:
紫雲黃氏始祖黃守恭(629~712)父黃崖,隨末自候官遷南安,蔔居縣豊州東南郊(今泉州鯉城區),生守恭、守美。守恭公少習詩書,博通經史,聲蜚士林,時稱“郡儒”。為人倜儻尚義,樂善好施,濟貧扶危,鹹稱“長者”,唐垂拱二年(686年)守恭因感桑蓮肇瑞,遂舍宅建寺,寺殿建之時曾有紫雲覆地,因名紫雲大殿,寺初稱蓮花道場,開元26年(736年)始稱開元寺。守恭元配李氏生四子:曰經、曰紀、曰綱、曰綸;長子經居縣北蘆溪(今南安市);次子紀居縣東黃田(今屬惠安縣);三子綱居縣西葛磐(今屬安溪);四子綸居縣南坑柄(今屬同安縣);繼配司馬氏生五子緯居漳浦南詔(今屬詔安縣)。共以“紫雲”為堂號。裔孫遍佈泉州各縣市,為入閩名族。
◎ 江夏紫雲守恭五安公遺詩:(子孫相逢時憑詩相認)
妣三綠降慎非常 瓜瓞緜緜吐異香 應是山門昭瑞氣 須知天地發禎祥 一門驕子英雄誌 千載箕裘勝樂康
二十一子傳俊傑 上官吳鄭永留芳
註:上官吳鄭為峭公三夫人、二十一子即峭公之二十一子也。
1.紫雲五安早於峭山公,此時是否可作實證?此時既非峭祖親拱的遺詩,也不是守恭公親拱,但作為以教訓後世子孫則無不過。此僅以作為參考。
2.按黃守恭為唐初人,而黃峭山為唐五代時的人,時間相差百余年、因此守恭五安之遺詩內容似乎有所疑慮。頗有待加以考證之必要也。
◎ 認祖詩:
紫雲黃又被人稱為鐃鈸黃,在匡護禪師把鐃鈸分給四兄弟之後,黃守恭即口占一律,令他兒子們牢記在心、俾子孫們可以憑這首詩互認,茲將原詩抄下、詩曰:
駿馬登程往異方 任從隨地立綱常 年深異境猶吾境 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 晨昏宜薦祖宗香 但願蒼天垂庇佑 俾我兒郎盡熾昌
註:1.而峭山公派下的尾句則是“三七兒孫總熾昌”只差尾句其他雷同。
2.按黃守恭為唐初人,而黃峭山為殘唐五代時的人,時間相差百余年,而其認祖詩卻儘雷同甚少差別,究竟此詩是黃守恭作的呢?抑或是黃峭山作的呢?頗有待加以考證之必要也。
◎ 紫雲黃氏(泉州開元寺)守恭公派下:
※ 南安長房十七都蘆山分派和埔頭良庵公支派昭穆【昭穆對照表】
守恭公派世次: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良庵公支派世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世 子 德 謙 秉 奇 汝 載 恒 卿 甫 夫 伯 候 元
※以下南、惠、溪、同四安派共同修譜。括弧()內者係蘆山派為避前代字倫而另訂之。
守恭公派世次: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良庵公支派世次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先 人 貽 禮 則 奕 世 種 書 田 文 章 昭 國 瑞
(仲 叔 孫) (冀)
※晉江石獅南門外園鄉昭穆自31世起到35世止為:
31世:長 32世:淑 33世:季 34世:禮 35世:則 (以下皆相同)
守恭公派世次: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良庵公支派世次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忠 孝 本 家 傳 行 達 明 新 學 修 崇 德 性 堅
守恭公派世次: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良庵公支派世次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資 元 利 永 貞 謙 光 榮 太 平 多 福 其 自 取
(安 份 齊 仁 壽 和)
守恭公派世次: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良庵公支派世次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丕 承 乃 後 賢 以 新 善 繼 述 振 繩 億 萬 年
紫雲惠安二房與鋪錦支派昭穆:
舊倫:乾元濬哲維 殷長發其祥 鐘清植 火景 培
新倫:繼世必公候 文武衣冠克 振傳家以孝 友祖德榮功
諱倫:欽淑根炳墝 錦淵懋耀在 鋻漢材烈堅 鎮澤松然垂
安溪派(後又分參山分派、鳳山分派、三腳木支派、下金谿支派、仁宅支派)
安溪房 參山分派南安仁宅支派昭穆
貽 謀 孫 子 永 承 家 慶 世 受 國 恩
紫雲派 安溪三房南安仕宅鄉支派昭穆
郁 胤 延 纘 承 熙 兆 鹹 寧 (意上舊譜字行)
伯 仲 叔 季 惟 孝 友 於 脩 德 懋 才 保 世 滋 大(以上新訂自行)
紫雲同安房 安柄派昭穆:
貽汝景奕尚思克、懋德維紹古世傳、美名珠玉國家寶、毓子聯登步金鑾。
肇慶衍明左右振、鴻嘉天錫文武全、漢江培瑞如雲錦、晉水廷祥大有寬。
春永蘭芳添貴馥、秋來俊秀守丹翰、益謙奎璋年壽廣、乾元亨利貞高官。
同安金柄派昭穆:
仲同邦器源日體山中鼎胤迪誌、貽汝景奕尚思克、懋德維紹。
益誌伯有茂甫卿士允宜超良希卓章奕獻。
同安金門分派昭穆:
清芳可誦 元大長承 安心為善 高步連登
春華秋實 祥瑞呈榮 守貴保富 學士用銘
同安派 如復公派下南安文鬥店支派昭穆:
為爾英傑光大我家聲
紫雲詔安派 及 南靖支派昭穆:
元欽萬國定封疆 億庶超群奕世昌 重義與仁崇政教 榮華富貴耀宗祊
昭明日月乾坤泰 珠玉田財大發芳 為官拜相朝天子 金榜標名永代揚
漳州詔安隆亁堡 黃為通 文遠公昭穆:
黃波編繕序 重義與仁孝 廷士國心承龍文榮藻井
英傑達皇朝 富貴耀宗祊 超群奕世昌 萬裏定封疆
file:///C:/Users/hkc1688/Desktop/JO00000395_46_38-53.pdf
福建江夏黃氏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黃鴻源
福建是黃氏的重要聚集區 主要發源地和族史研究的重要地區
黃氏因為是 個龐大氏族,由于各種原因,族史研究出現許多的爭論
和問題,各執 本人數年來參與了黃氏宗親會舉辦的 些活動,
對黃氏歷史也進行一點研究 今將族史的幾個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支派 多,源流不一
福建是北方黃氏南遷的 個重要的落腳點 自東漢起至清代
續有不同的支系入閩 歸納起來可分為四個階段
東漢三國時
東郡會 令黃道隆 棄官入間,約在公元 100 初居仙游,
後遷居惠安黃田 西關
三國時 黃興 吳孫權將也 與妻曹氏棄官入閩 居巴(惠安)
南之鳳山 0 ( ~惠安縣志})
南北朝時
乾隆〈福建通志〉載:“永嘉 中州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
陳、鄭、詹 胡是也 在這次入閩的大潮中 有如
下數支
寧德褔安察陽黃氏譜稱 而吾派則自實公始,實公生 日會;
曰合 曰統 于音武帝泰始十年 274 年)入閩 居于建寧城東 會公
之子日球 曰璋、曰呵 合公之子曰確、曰良 統公之子日莊 日嚴
莊公為泉州都督,遷泉州
固始人黃允隨音室南渡,輾轉入間 居侯官 後裔散居邵武等地
繁衍(清光緒〈閩縣鄉土志})
- 38-
福建江夏黃氏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黃助 黃勘兄弟入間 “音時有黃助者 漢黃香之孫 時于誼弟鄭
通, 奉元帝之命 乘舟自京都往海南 代天巡汁歸時船經亭角(今
江定海)基歌尾海面遇風罹難 兄弟連臂浮到後灣澳 "後尊為
神"
固始黃知運 黃元方(彥豐)父子入閩 八十九世知運公 任永
嘉(今漸江溫州)守 有子元方(彥豐)公 任普安(今褔州、1)
亂遂于懷帝永嘉二年(308 年)舉家入間,←居褔唐(今福州市)
九十世元方(彥豐)公即成為入閩始祖 子孫稱“音安黃"
曆傳至第十 代有黃崖 黃岸兩人,崖入泉州 生守恭,傳閩南紫
雲黃氏 岸入南田 傳南陽黃氏 "甫田黃氏因在唐末誕生了
黃璞 黃滔 黃峻 黃喝 黃蟾等歷史人物 而成為最早繁榮發達的
宗支 是唐末黃氏郡望 泉州南安郡 揚名的主要原因 所謂“衣冠八姓
入閩"之黃姓即指此支
黃裳自固始入閩 于兩音之際,入遷福建邵武縣和平鄉鶴數林
黃志自江西入閩 居福建邵武
陪唐時
隔代黃鞠,官任課議大夫 于大業九年 613 )入閩居寧德霍童石
橋, 其為中國開鑿隧道水利的第 傳下裔孫眾多
固始 黃杰入閩 世黃金鮮 至九世智民 字光達
唐臨海路總管 傳六子 遷鱉島渡仍稱簧坑 衍潭州
唐高宗時 光州固始人陳政 陳元光父子入 開發潭州, 58 姓隨
,其中有黃姓 今潭州有黃氏 其始祖黃 紀,據稱就是隨陳
元光
唐貞元十九年( 803 ) 牧馬監陳淵率蔡 黃等十 姓民眾來
金門屯駐牧馬
黃鼎自固始入閩 黃鼎 唐謀議大夫 唐肅宗上元元年 (7 60 ,
因中 原發生劉展之亂, 自光州固始舉家入 閩'← 居浦城縣永興鄉永康
里之溪東 今浦城縣 陽鎮溪東村
- 39-
臺灣源流@@
唐末五代時
黃敦白固始入閩 居閩清之南鄉蓋平里鳳柚山 ,生 六子 ,稱“虎丘
六葉黃氏 "虎丘黃稱黃敦與黃膺為兄弟
黃膺自固始隨王氏入閩 于光啟元年 885 )率族南下 僑居邵武
軍武陽故縣之仁澤鄉 傳下子孫稱“青山黃氏" 青山黃稱黃敦與黃膺
為堂兄弟
黃惟淡自固始隨王氏入間 黃惟淡初居浦城 再遷徙邵武平 麗。
孫即黃峭;
黃春自固始入閩 黃春 任檢覆尚書,于唐 喜宗乾符六年,因戰
亂,撓全家南渡入閩,祖孫居侯官(今褔州)
宋元時
申末元初黃天從、黃材父子自杭州入悶 宋末 黃天從父子隨趙
宋皇室南逃 後遇用水,船漂入海州南太武山北面港灣對面的浦東、
銀坑,而從此登岸,叉從浦東遷浦西 傳下支系稱“浦西黃氏"
元初黃定自揚 入閩。黃定“揚之六合人 為宋末兵馬副都監
攻揚州,後征福建,寓建寧之區寧 "所衍支派稱“西歐黃氏"
元代黃忠勇自北京入閩 黃忠勇,名貞,字真 蒙古賜姓“答喇"
本居元大都燕京順天府大興縣,于至元辛巳年( 1281 )隨蒙古大軍南
下褔建,任南安縣尉,終福州路海口總場總憲兵使 去世後葬南安
子孫定居南安 傳下支派稱“燕山黃氏 。也
元代黃觀褔自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 黃觀福,號七郎,她兄弟宗
親不詳 原居河南光州固始 ,故本族之源流 只能溯及元代 宋代以
前之祖系無考;但知其為黃歇(春申君)流裔,與福建邵武之黃峭公
溫陵(泉州、 之紫雲四安派 并無血統族屬關係 于元至正年間
由原籍河南光州固始,避亂與鄉竟 同南遷流徙過江入間,落籍泉州
雷江東石鄉,成為普芭東石開基始祖。(據臺灣黃英杰〈觀褔公派黃
氏族譜})
黃氏一族,由于支系繁多,入閩後 再播遷各地的過程中,所居
- 40-
福建江夏黃氏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住的地域交叉重壘 不同支系家族相互混居,更由于戰亂 天災人禍
等歷史原因,致使族史源流往往無法理清,同時也產生諸多爭論
究者應充分認識到福建黃氏是一個支派眾多,源流不 的族群
二、同姓聯宗、喜附大宗世族
各族姓,繁衍過程中由于動亂 戰爭 天災 、人禍等原因致使族
史不明情況比比皆是 個別家族為達到上下世系明晰 依傍大宗大派
現亂聯宗 、亂接宗支的情況 而族史之爭論也由此產生 男者古
代惡劣的 生存環境, 宗派支系的現實↑生就是依傍大家世族或同姓聯
宗,以求壯大力量, 致對外 其最終導致個別支派越來越龐大
某些支派越來越小, 直至消失 泉屬各族姓中 如曾氏盡歸“龍山 派;
張氏非“儒林"即“鑒湖 王氏俱稱“開閩黃氏 附“紫雲李氏言
“五山公林氏稱曰“九牧蘇氏稱“廬山蔡氏非“南陽"即“青陽
回族丁氏認宋代丁度為祖 郭氏追而且唐代郭子儀;燕山黃氏明初認祖
黃守恭等等,即是很好的例證。
泉州黃氏 大姓名族。據 2007 年泉州公安局統計 黃氏人數達
55 77 萬人,居各姓第三位 ,比第二位的林姓僅少 200 泉州在福建
至全國,歷來都是經濟、文化發達之地區,宋元時期更躍升為世界
東方第 大港 泉州城呈現“市井十洲人們的繁榮景象。南宋 泉州更
是趙宋王朝重要的財賦來源之地 也因此,自世界各地,全國各地因
因商、 慕名而遷入僑居的人相當多 黃氏也不例外 從歷史背景
地域、 經濟、文化看,泉州黃姓注定是一個源頭多、支派繁的氏族
泉州黃氏 按比例 ,紫雲黃約 60 甫田黃約占 20 燕山黃約
18 其他派系 2% 雲黃氏是泉州黃氏最大的派系,但并不是泉
州唯 的派系
在千餘年的繁衍中 與其他姓氏一樣 有些非紫雲的黃氏派系也
有意無 ,現實需要的自動歸并到紫雲一派中 “泉屬黃氏皆出于黃守
恭, 分布于南安 惠安 安溪 同安四縣 號‘四安黃其後 法石
- 41 -
源流@@
後諸一帶,常有非四安裔或甚至原非姓黃而冒‘四安黃 姓者 為數不
少,眾因戲呼之為‘五色黃' 0 在石頭街一帶,有歐厝、美山、歐坑、
聖殿黃氏就屬金敬黃 叉稱庫內黃 明代初期自普江陳撩龐上遷入,
始遷祖為膺上六世黃邦烈 還有明代青陽系黃毅齋自安溪霞卿(今湖
頭下坑)遷入雷江 十五都禦殿社(新街 草埋 、東村、湖 內) ;以
聖店的滿庫黃氏 有趣的是,美山金敬黃氏祖厝神矗中,尚供有紫雲
黃守恭神像 而聖殿黃氏門區如以“紫雲"為號 石頭街 帶黃氏除了
濤埔黃,相當多都不屬紫雲黃
除了石頭街黃氏出現自稱“紫雲黃"外,石獅梅林、港邊黃氏,在
改革開放後,民宅大翻建時,見周閻黃氏村落大門區額俱書“紫雲衍
派且梅林于明代曾誕生五部尚書黃克噴,而黃克噴為紫雲派 以為
與這位明代名人也是同 派系,就跟著書寫 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
重建祠堂 翻閱族譜,始發現譜中載稱“第 世潰泉公 自潘湖長房分
支來梅,今以是為始祖經查訪尋根到潘湖,潘湖黃去口不屬紫雲
而是書“金敬衍派但寫錯的門區也無法改了 假如沒有族譜或族譜
記載不詳,最終也歸入紫雲派
石獅鋪錦黃氏 中鎮黃氏族譜 順治年間黃瑞奎 譜序 “龜湖
之為黃氏族者, 桃源、 侖山 鋪錦及本族 本族與鋪錦比屋連
尤親厚至涯焉 考我而且褔 壽公 ,軍辭其籍 為鋪錦村人 ,, 4 )
該族據稱其始祖于元代隨鎮東軍入閩,居鋪錦,本來自成 清嘉
慶十九年,進士 臺灣府學教授黃大齡撰 龜湖鋪錦中鎮房黃氏續修
族譜序} :“. ....鋪錦分支肇自惠安錦田也,鄉之始祖念八祖公,四傳
至褔壽公為中鎮房祖 的可看出 ,順治時尚 自稱一派 至嘉慶間才與
南宋從惠安錦田遷入的紫雲黃氏合并,中鎮黃氏始而且福壽公列為鋪錦
紫雲始祖黃廿八的第四代孫
應該說 似以上例子尚有相當多,充分說明在族姓繁衍史上
支派并入大支派的情況是平常現象 近幾年,各地浦現以行政地域為
單位的姓氏修志熱 但在編修中,去 拋開史實,將來自不同支系、不
同地方的黃氏,人厲的全部劃歸為某 派系 然後將各支系始遷祖隨
- 42 -
福建江夏黃氏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意的計算列為某系的某一代 最典型的例子如 〈漸江蒼南黃氏通志~ ,
將十餘支來自不同地方、不同支系的族氏全標為紫雲派;{福鼎黃氏宗
是出現同樣的情況
三、歷史人物的爭奪
各族姓族史研究上 ,還 個特殊的現象,就是名人的族系歸屬
許多家族,在數代寂寥無聞後,孕育 杰出人物 立即大顯于世,但
其自身世系 叉往往說不清,道不明 于是各種版本的胡亂猜測編造的
世系馬上出現,以期將此名人拉為本家族人物,壯大聲勢,抬高家族
地位
明末 州海浦 代名儒黃道周家族就是福建四大支派爭奪的對
象。
泉州紫雲派黃既濟《黃道周的家族世系〉一文,稱“道周先祖可上
溯到六世祖黃德欽,乃系紫雲黃氏詔安房緯公派下,約出生于明英宗
正德至天順年間,而後在原海浦境內的詔安遷居于銅陵深井村 "叉稱
“其先祖于何時、何地遷入銅山深井 論者不一 有人 其來自葡田,
但其先祖乃一農戶 ,怎會是遙遠的商田遷到銅山所的農村宴,殊難據
黃道周在他所寫的 〈黃氏族譜序〉則說 :‘餘世籍霞潭 霞潭,即潭浦
縣,自唐以迄明、清,今之雲霄 、詔 、東山等縣均屬海浦縣轄境
@黃既濟確認黃道周家族出于紫雲黃氏詔安房緯公派下 不知是出于
何種材料, 從其文章內容看,也是不清楚黃道周的先世情況,他的依
據則是黃緯分居詔安,海浦在詔安附近,則黃道周家族就是黃緯的後
此種推論太過于牽強附會 屬于硬拉硬套的 既無確切史料
叉怎能證明黃道周六世祖黃德欽就是黃緯的後代
福州青山黃氏 《黃道周親族世系考 1' 《建陽縣志﹒黃輯史事略
載:黃艘,生宋紹熙 年,是黃幹 是黃道周的祖先 其根據是
什麼? 建陽黃勉齋潭溪書院懸掛“瑞葉河源落款“裔孫道周敬立"
的牌區 此區懸挂?在書院,黃勉齋是南宋理學家 黃道周馬明代理學
- 43 -
臺灣 尿流@@
此處裔孫,應是指理學傳承方面的“裔孫非指有親緣關係的“裔
孫" 長樂陽夏賢祠所懸掛“繼往開來"牌區 落款 明崇禎 年潭
裔孫道周立 。與上面同理 ,也是指學術上傳承的關係 明崇禎年
問黃廷翊修譜 請道周公題 山黃氏宗譜續修序落款自稱 銅山宗
弟道周石齋氏" 此處之“宗弟是指 姓宗親之關{系 這種稱呼
甫田黃氏族譜譜序中有“宗弟准雪手謹撰但溫州黃准所屬族系與南
回黃僅是同姓異支關{系 區的真實性有待考證,青山黃氏也提不出黃
道周的確切世系
邵武峭山公 此派族史資料真實姓爭論太大,按其族史,是多支
派相互融合的典型綜合性宗族 峭山公版〈黃道周世系} 沒有居住青
田的記載
南田南陽黃氏 其依據為《黃海浦文集} 上冊第 76 頁《乞言自
序狀》載 “曾祖諱宗德,其先從南陽徙居銅海再世矣甫陽即南回
別稱,也就是說,黃道周家族其先祖是從南田遷至潭浦的,這一點說
其家族與葡田黃氏的關聯最大 南田在歷史上是 個文化發達的
強縣 黃岸一派歷史上為官為直或囡戰亂等天災人禍避難遷徙四方者
相當多 遷移潭州 宋代有黃迪宗 黃景鐘 黃夢符、黃寵 黃煥宗
黃梅 明代黃儼(遷居潭 赤嶺) 等等 但至今由于沒有材料可以證
明黃道周家族是何代何時何人自甫田何 遷移,其先祖世系與葡田黃
氏關係 不明了 也不能急切地下結論說黃道周家族屬南陽黃
氏黃岸
綜上四派資料 不管那 派系 黃道周家族世系傳承都離不開先
祖在甫田居住過,是從甫田遷出的這 史實 紫雲派的依據太過于牽
青山派資料也不足;廣東 福建有許多黃氏支系都是從宋代至清
代陸續自南回遷去 大部分卸認峭山公為祖 但至今在南回去日沒有發
現峭山公子孫後代傳承 千餘年的遷徙竟然在“祖地鬥找不到 絲半縷
的記載 不說是 個奇怪的現象 反之,則說明峭山公派後人根
本沒有入遷南田 而是南回黃氏移民廣東 福建等地後 記住了祖籍
但忘了世系傳承 在喬遷地扎根,生活稍稍穩定後 馬上想到修
- 44
福建江夏黃氏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譜,卸 由于路途遙遠,無法到葡田尋根,錯認到也來自福建的邵武黃
峭山 峭山派認為黃道周是其派下子孫也屬 此類情況 所以可證
黃道周不屬峭山公派,黃道周家族歸屬甫田黃岸一系的可能性最大。
泉州鯉城 賓社區文山黃氏家族 因為在明清兩代出現四代八進
誕生榜眼黃 翔的科舉盛 是明清兩代泉州著名的望族。
文山黃氏居住在泉州鐘樓以南 ,通政巷、莊府巷 其原始族
譜首頁只載其始祖“天麟公,元處士餘皆不載,道光《普江縣志〉
載:“黃天麟,以子鳳貴,贈征仕郎 "黃天麟于 元代泉州蒙
古學教 十六世孫黃若思在《借抄金敬譜系時筆記〉 文稱“白天
公之上,水源木本,茫然不知 "“五世祖文簡儀庭公. .... 及第歸時曾
到甫城, 謂東黃廟,議去其廟前樹 六世祖編修友竹公,少時行貨南
城, 謂三山間,傳聞為禦史滔公之後 。岫黃若思之文,雖然始祖黃天
麟上溯世系無法查到,但自文山 世黃友竹的看法、 世黃鳳翔的行動、
十六世孫黃若思的調查 認為歸屬南田黃氏東稟派 這是文山黃氏原
始的族源記載
但因為家族的顯 ,近幾年來有些支派開始盯上丈山黃族系歸屬
問題
首先,泉州有人造出一本《金敬潘湖黃氏族譜> (黃祖陽 1940
重修雕刻本) ,將昔江潘湖金敬黃氏始祖黃權( 字本經 ,行千三) ,加
入號“天麟以期達到將文山黃并入潘湖金敬黃 清葡田黃邦土
〈滑莊黃氏族譜〉載有“權公 凳子洲徙居昔江南關外十里許之潘湖
而潘湖譜不載黃洲之名 。這 本是潘湖黃氏族史上的問題 但有人將
文起名“仕鳳認為“仕鳳"就是文山黃的“黃鳳" 大編兩族族譜
〈泉州府志〉有關文山黃族人的傳記 目的與潘湖黃族史相連接
而紫雲黃有人認為文山黃即為紫雲一派的分支,然後將文山黃嫁
接到紫雲安溪房。并自己認定黃天麟為安溪房十世祖 依據為康熙己
卯江西上饒田敬《紫雲黃氏族譜﹒仕宜錄》 仙溪黃氏族譜﹒科名錄 〉等
載有黃鳳翔,這種觀點和論據缺乏準確性,因為在古代常有同姓在修
宗譜時, 為了抬高門面 ,而將不同 支系的歷史人物 并載在譜中 - 45 -
壹灣游、流@@
即如近年新編《紫雲黃氏宗史資料彙編〉 直將不屬紫雲的華僑黃秀
玉良 菲律賓黃呈輝 黃明頂 黃光坦,臺灣黃哲真 黃金如等列為紫
雲人物 ,似此,後人則會誤認這些人物也為紫雲派 辨析人物的族系
歸屬應從多方面綜合考證 絕不可僅憑某方面材料即加以斷定
根據古今資料分析,文山黃不屬紫雲黃有一下幾點: 1 、 民國之前,
開元寺檀越祠內懸掛的 鼎甲區額,無黃鳳翔的“榜眼"區 文山黃
居住地在開元寺南數十米處 俗呼“南街黃對開元寺之歷史非常熟
但其家族人士如 致認為他們不是紫雲守恭公裔孫 明萬曆年
黃鳳翔為開元寺所撰〈重修開元寺記〉 文有“故檀越裔孫憲副同
安黃君斥財鳩眾 ,稍稍修草之 "稱 同安黃文炳馬檀越裔孫 ,而黃鳳翔
自稱“郡人" 其時 ,黃鳳翔無論在官職 學識 、地位遠在黃文炳之上,
如屬紫雲派 修開元寺之事應以其為主 怎麼會是黃文炳 可見,黃
翔非黃守恭裔孫 而開元寺檀越祠明清兩代修畫、祭而巴及紫雲黃氏
族譜修撰等活動,不見有明清兩代標為名族的文山黃族人參與
重要的是文 黃十六世孫黃若恩在 借抄金敬譜系時筆記 記載
黃的族源更傾向于出自甫田東里黃滔 有關文山黃氏族史問
題,文山黃族人認為應尊重歷史 尊重先祖的看法 ,雖然始祖黃天麟
以上世系無法查明,但他們自認為來自甫田黃氏東里黃滔 系的可能
性最大
歷史人物的爭奪,尚有將本地域內搞不清其所屬世系的古代人物
全部劃入某派 如福州 泉州地區某些黃氏支系對歷代黃氏進士
人的“ 統"做法,都遭到譜學研究者的批評
始祖事遁的小說化;宗族構成的綜合化
研究 族史,一定會涉及一個奇特的人物及家族一一福建邵武
黃峭 家族。
對于這個家族,現在比較流行的資料是這樣的 黃峭 字峭山
文名岳 字仁靜,號青崗 俗呼為“峭公"或“峭山公" 黃錫長子 遠祖
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生于盧監室咸通十 872 )四月十五日戌時
官至工部侍郎 娶上官氏 吳氏 鄭氏,共生 後將子孫遣 - 46 -
福建江夏黃氏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送各地 子孫眾多 有人稱全國 3000 萬黃氏有 2000 萬人是其後代
不見國史、地方史等史籍的他,其事迪在後人的的不斷美化 、神 話下,
儼然 中國五代時期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但在黃氏族史研究中 ,有
關其祖、其人 其名、其事、其宮、其族、其詩、其子等方面受到的
質疑最多
其祖,第一種 東漢大臣黃碗的後代,傳遞世系是:黃碗生子珍
湘, 官禦使 黃珍湘生子梁 盾,官封特進大夫。黃梁陌生九子 ,各
一州,散處九州四海 。其 子黃光寶,妻顏氏,生子名叫昌岐,號
實登,即峭山公 第二種:他是黃瓊之孫、黃碗之弟黃噴的後裔
親黃遠瞻,祖父黃覺,曾而且黃和璞 。第三 黃峭山是從固始遷徙入
閩始祖黃裳的第 22 代孫 父親名叫黃錫,祖名黃貴華;第四種 黃峭
是信州遷邵武始而且黃志的第 13 代孫 第五種:據〈黃清老墓志銘> '
是邵武黃氏始祖黃惟淡的孫子 黃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朝末
年,他帶領家族跟隨王潮 ,王審知兄弟自光州固始遷徙人間,初居建
!浦 今福建浦城 不久又徙居邵武,落籍邵武平灑鄉 今福建省邵
武市水北鄉舊縣村) ;第 六種 江西 于扛黃氏遷閩始而且黃實的孫子
七種,邵武〈黃峭研究卜膺公 彥高一貴華 錫公 峭山.. 此處黃
山按說與福州 山黃有關聯,但文與青山黃族譜不符。第八種 {禾
坪黃氏大成宗譜 》黃峭的祖上世系為“黃輩→黃時文→黃膺→黃皓→
→黃錫→黃峭山
其人 不同版本的族譜記載 顯示他是不同時代的人物
說法認為 峭山公是東漢靈帝時人,生于漢安帝甲 子年 公元 124
年) 類說法稱黃峭山是東雷晚期 公元 世紀後半期)人;第
說法都認為黃峭山是福建邵武人 但其生年叉有不同的說法:禾坪譜
說他是唐末五代時人,生于唐懿宗咸鹹通十四年(公元 70 年) 卒于周
太祖廣順三年(953 ;寶安譜說他是五代末宋初人,生于後青天褔元
公元 936 四川武隆譜 臺灣譜和江西樟峰譜稱其是北宋前期
人, 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984 ,卒于宋神 宗元豐五年(1 082 ;等
- 47-
壹灣源流@@
其名 有關黃峭山的名字,各地族譜記載不易 如元代蘇天爵 〈黃
清老墓志銘〉記載 叫“黃俏{中湘黃氏四修族譜〉稱他名“黃峭'
字向山 箭樓黃氏族譜〉作 黃峭,字峭山 {分寧雙井黃氏宗譜
作“黃峭,字峭山四川三台《黃氏族譜 稱他名“黃峭山, 字實登
寶安坪山譜名“黃峭山,字岳 鶴數黃氏族譜 名“黃峭山, 岳,號
{禾坪黃氏大成宗譜〉記載馬名“峭山, 叉名岳 ,字仁靜,號
雙井黃氏族譜 〉記為名“黃峭山 叉名岳 字仁靜,號青岡
管十,叉稱十郎四川武隆黃氏譜記為名“黃峭 字獻瑞 叉字實登
號峭山四川 北縣黃氏族譜記作名“黃 字錫簫 號寶登,
稱宵公 101
其事,{ 和坪 大成宗譜〉卷 所載 峭公行錄 竹栗黃氏
譜》寶回廷瑛殿光氏稱 然勤 事不見諸史 予竊疑之其事迎也與
正史不符 中國的傳統都是聚族而 ,非特殊原 因是無分遷的 黃峭
山分遷十八子的故事與傳統社會及所居地處閩北山區封閉的生存環境
格格不入
其官 黃峭山的官職,各地族譜所載歸納有 江夏太守、奎章閣
學士 ,封郭威王;徐州太守;官贈工部侍郎;宋初中進 官授江夏
太守 ,侍制直學士兼刑部尚書 宋大中祥符元年(1 008 )進 官任
江夏太守 ,後升為刑部尚書 奎章閣學士;官至兵部尚書 金紫光祿
大夫 唐王朝封為工部侍郎、奎章閣學士、千戶侯 宋乾德 年考中
進士 如此高官,竟然在中國的任何正史中沒有記載,其真實性也就
值得懷疑
其族 全國各 黃氏標明屬“黃峭山"的,的確人數眾多 但每
個族系,如認真考究 則叉疑點 閩北等地在有宋 代,出現
個“生子 不舉 的現象 ,即 生下兒子但部不養活的現象 範圍包括:
福建、兩漸、荊湖南北、 南東西等 其中以建洲、處于 |、 汀洲
劍洲、邵武軍 岳洲 信洲等地最是嚴重 所以黃峭山家族的族譜襄
出現多子多孫的情況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不相合
其子 ,峭山公派所謂廿 子的名字 有多個版本,名 字各不相同
- 48-
福建江夏 氏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中邵武版本之廿一子的名字 有趣的是 竟然與所分遷地的地名相
。如黃梅,遷邵武府泰寧縣梅口 黃蓋 徙居邵武縣蓋竹村;黃楚
居邵武府建寧縣楚上堡 黃龜,居將樂縣上龜洋 黃化(也叫寧
居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黃井,徙居江西省建昌府南豐縣龍井鄉雙
而這些遷居者并不是什麼大名鼎鼎的人物,不可能出現地
人為名 可能的情況是 古代修譜者出于黃氏家族的圖結 有將天
下黃氏統 人一派的意圖 結果出現了凡是所能知曉的,黃氏有
分布的地方,全部列入,列為峭山的 但叉對這些黃氏的世系繁
衍、 先祖名諱不清楚 最後只好用這些地方的地名來作為這些不存在的
先的名字了 從而出現人以地為名的情況
其詩 黃氏有 首“認祖詩叉叫認宗詩 遣子詩 認而且詩、尋
詩,或是認親詩 尋親詩等,不一而足 名稱雖然有些不同 字句
有改動 版本達六十餘種 詩的內容基本是相同的 峭山公派認為
詩是 山公所作 凡是譜中有此詩 即是峭山公後裔 但這首詩均見
于福建黃氏的各支派 如紫雲派 南田黃岸派 虎丘派 青山派等的
譜中 這首極富鼓舞士氣使人奮發向上作用的古詩 自千百年來
直流傳在黃氏族裔間 根本就是不知出自那個年代的黃氏先祖手筆
認識到 這首詩已不是黃氏某一派、某 系的獨有的認祖詩 而是
全天下黃氏共有的認祖詩 所以爭論詩為誰作?作于何時?已經沒有
意義 族譜中有這首詩,不能說明你就是屬于特定的黃氏某
一系的裔孫
從以上資料可看出,峭山公是 位集合眾多黃氏先租的虛化
說化的人物 是不同人物并合的綜合體 在道聽道說中把不同的人結
合成一個人 這個人物是隨著黃氏各族系的需要而不斷演變的 已經
法指出究竟是哪個具體人物 錯認祖先 亂聯宗支的結果 最終使
大多數黃氏族人失去本源 近年來因為名人轟動的效應 更為謀取相
關利 有相關地方政府也加入造 運動 虛假的族史遂成官方正史
山現象與“整個中華民族追根于黃帝、炎帝的現象一樣 只是一種
文化理念的建構,也是漢文化從中原向周邊傳播和擴展的模式 漢民
49 -
臺灣 尿流@@
族就是通過這樣的模式不斷發展壯大的
02 黃峭山家族發展擴展也與其同理。
族史的偽造
譜蝶 族史的偽造,起因于南北朝時期的門閥政治 其最大特點
是家族結構同封建經濟 政治的密切結合 郡望 門第 婚富等往往
直接關係到個人的社會影響和政治地位 上至皇族 下至庶族在撰修
譜蝶時往往偽造家譜,冒充士族,或通過修譜來塞進幾個曾做過宮的
祖先,或把自己的譜系與名門望族聯結起來以擠入士流。偽造譜蝶的
事在南朝屢見不鮮 譜蝶偽造泛濫成笑 是在宋代 ,此時修撰族譜
入民間 國家無法再嚴格管理 中國民間開始大規模編修族譜,而民
間宗族為光耀門楣,往往不顧事實,找 個名人作自己的祖先,混淆
歷史真實 年代久遠後,再也很難辨識事實之真相 “明中葉後,江南
地區竟出現了專門偽造歷史 、胡編家譜的 ‘作 有個叫袁絃的人,‘續
學多藏書但家庭極端窮困 為了發財 ,他在蘇州專門給人編族譜,‘研
究漢唐宋元以來顯者,為其所自出 凡富者家有 ,其 不由侯
將相而來,歷代封誼詰敕 名人序文具在 初見之甚信,徐考之,
乃多絃廣作者 10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由 于社會的開放 經濟的發展 ,姓氏族譜的
修撰掀起 股熱潮,但由于修編者絕大多數缺乏文史知識,尤其譜學
知識,因此 ,也影響到族譜修撰的質 各姓氏族譜修撰中,有目的
有計劃的修改 偽造之事,時有風間
今據《尋根網〉網站 104 有關泉州偽造黃氏族譜之事摘錄如下
今日之社會,瘋狂的炒 、瘋狂的炒股、瘋狂的貪污 瘋狂的
沒想到也有人瘋狂的炒譜 嗚呼
數年來,福建泉州有 造譜專家 ,以相同的真假混雜的材料,不
斷的變換族譜名稱和修譜人,在網上漫天遍野的、反復的 不厭其
煩的到處的貼 貼大有將網上所有能貼的地方貼滿之
- 50-
福建江夏黃氏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態, 叉以電腦打字的材料偽裝成木刻版的古譜 私下印書 ,到
搖撞騙 分送各 圖書館 檔案館 而這些單位竟不分真偽的
單全 還沾沾自喜曰 :“我搜到了原始族譜 相關網站也
竟不加辯識的捧為珍品 助何為孽啊 這些所謂的族譜的內容儘是
人有目的的 有計劃的、缺乏道德的亂編亂造 材料因為有人
也便有人中毒 俗語 “謊言說一百遍就是真理真假己讓許
多人分不清了 如有人問此譜原件何處 即答 印尼、美國
坡讓你無處查詢 或許如再間 則可能要到外星球去找
了。修譜人假托馬某一古人或乾脆造 然後辯稱譜中沒有我
名字呀 !與我無關啊可嘆今日之社會 瘋狂的炒房 瘋狂
炒股 瘋狂的貪污 瘋狂的.. .. ,沒想到也有人瘋狂的炒譜。嗚
呼!
下為同 內容而不斷變換名稱的所謂的族譜 (3 餘部) 你只要
打進" 黃網上都可查到。
(略)
上所提到的 30 餘部現代偽譜中 在普江圖書館有 <金敬潘湖
黃氏族譜〉黃祖陽重修 1940 年重修雕刻本 音江市檔案館收藏的有
溪雷山黃氏族譜} (今甫 城西雷山) ; <金增潘湖黃氏族譜} (池
店) 原件 庚辰年( 1940 泉州市圖書館收藏有 <金增潘湖
黃氏族譜〉黃而且陽重修 1940 年重修雕刻本 泉州市圖書館 葡田市圖
家譜文獻部〈臺灣江夏興化軍城黃氏祖譜〉黃彥鴻等續修摹(清)
光緒庚子年( 1900 )禮耕堂鈔本全一冊 (鉛印本) , 57 頁。福建省圖
<金敬潘湖黃氏族譜〉黃而且陽重修 1940 年重修雕刻本 <金敬
潘湖黃氏族語文山臨海黃譜卜 1981 年複印 <潘湖黃氏家傳} 19 81
複印件
以上族譜經查看後 發現是現代手法製造。其紙質是複印機使用
的複印紙; 字體是電腦打印字。置江池店鎮潘湖黃氏 歷史上不曾用
木刻、 鉛印形式修撰族譜 也沒有黃而且陽于 1940 年重修過《金敬潘湖
黃氏族譜卜所存譜序 族譜也沒有提過也有此譜 、此人。造譜者或用
- 51 -
源流@@
毛筆書寫 再複印。這些假譜的內容是以原始族語《金敬黃氏宗譜} (南
回沙堤黃氏藏, 10 卷) 潘湖黃氏族譜 為藍本 ,然後插進偽造修改
的內容
造出(金敬潘湖黃氏族譜〉的目的,從其內容看 合并了幾個家
族與人物 文山黃氏黃鳳翔家族 ,其改動情況如上所述 明代刑
部尚書黃光升家族也采取同樣手段 將黃光升高而且黃永之父黃均玉之
名,變為潘湖黃 世黃褔(字顏益 文字永錫 號宣毅)的叉
將泉州鯉城區浦口紫 黃氏族人(崇禎十三年進士 清兵部左待郎兼
東閣大學士)黃錫衰與潘湖金敬黃氏十二世黃炳朱(字宗麟 ,號肇盛)
合并為 人;將今石獅塘園紫雲黃氏明代族人黃守魁(字君賢 號哲
萬曆十七年武進士,南京大總督)與潘湖 敬黃氏九世黃 魯(字
國參,號 賓南) 合并為 除了自編族譜,對潘湖原始族譜也私自
宴改 改動過的有潘湖回洋二房 、四 房譜,霞活黃氏族譜 而此事純
為個人行為 ,潘湖黃氏族人也不同 這樣做 甚至批評。族譜造出後
有人看 便有人相信 2007 年編撰完成的音江〈金敬安平黃氏大宗
譜} 不加辨析的將這些假材料全盤收入,費盡心血編成的 其資
料的史實性 價值性就大為打折
(作 者為普江市中小學生勞動技術教育基地教師)
注釋:
@ 參考自福建黃氏世譜 源流世系編 福建 氏世譜叢書之三 ﹒福建
江夏黃氏源流研究會編 ﹒中 國文史出版社 2006.12
@ 陳允敦.清代無名氏 黃氏家廟 泉州名區錄 121-122 頁,北
紫禁城出版社 .1995 12
@ 梅林黃氏族譜 公元一九九九年歲次己卯桐月吉日重整
@@ 自李國宏 泉台鋪景黃氏親緣考略.黃守恭與泉州海上絲網之路學
術研究文集 251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黃氏委員會編
.2002. 12
@ 黃既濟 ﹒黃道 周家族世系 雲黃氏宗史資料彙編(五) 331 - 52 -
福建江夏黃氏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泉州市紫雲黃氏宗史研究會(籌)編印 2007 年四月
@ 黃明 黃道周 江夏入閩始祖黃膺公宗史 163 江夏入閩
始祖黃膺公宗史研究會 2002.
@ 黃禪浦文集 潭浦縣博物館 潭浦縣政協文史委 褔建省江夏黃氏源
流研究會潭州辦事處編
@ 黃宗科編撰 南陽黃氏通書 甫田市姓氏源流研究會黃氏委員會編
2000 10
@ 黃若思 借抄金敬譜系時筆記 重修金敬靈慈黃氏族譜 黃淵泉
黃麗生編 1981 年重 油印本 作者藏
101 黃文間 黃氏峭山公逸聞.黃氏峭山公 遷徙分布情況
tlttp://blog.sina.com.cn/hww I 08
102 重光 李玉祥 鄉土中國 閩西客家.生活 讀書、新知 聯書店 2002
103 代中後期流氓及流氓意識盛行 源于政治流氓化 中國國學網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lishi/2059443 .html
104 根網 http://www.xgwz.cn/b bs 1/2007 -9/29/1151867 49.html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q017379j913&290&217.5.5&auto=0
http://baijiaxing.51240.com/huang__baijiaxing/
世系本来是一个书面语言,在有些
族谱中也叫“齿录”,在族谱中,指的是人口资料。
世系是族谱的核心,我们修谱就是要记录每一位族人的基本情况。那么齿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撰写格式应该是怎样的呢?以我的家世举例说明:
例一:
十三世
玉云三子
传森 字养和。民国十五年(公元1927年)八月十七日寅时生,一九七二年(乙卯)十二月十八日亥时殁。葬林家大湾祖茔甲山庚向。
配李家美 罗塘乡李大公女。民国十六年(公元1928年)九月二十日吉时生,一九九一年)六月初六日未时殁。合葬林家大湾祖茔甲山庚向。
子三:家传、家昌、家俊
女二:家华,适罗塘乡岳岗村姚继全,生二子兴林、兴军,女一兴芹;家珍,适义井乡义井村葛子清,生子一玉锁,女二德霞、德群。
这是家父的世系。第一栏“十三世”是“传”字辈编号;第二栏“玉云三子”表示传森是玉云的第三个儿子,说明“身之所出”;第三栏“传森”是他本人的谱名;第四栏是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他的字(实际上就是日常大家称呼他的名字)、生卒时间、葬所志向,关于生卒时间的纪年方法,有庙号、公元、干支,老谱中只有庙号和干支,我们现在一定要加上公元,三种纪年方法可以一并使用,以便相互对照。
第二行,是家母的齿录。第二栏“配”,表示这是传森的妻子。应该注意,不是所有的妻子都称“配”,“配”只指那些已经去世且没有改嫁的妻子,如果修谱时妻子还在世,叫“娶”,已经改嫁或离婚、出走的也叫“娶”;
第三栏是家母的姓名,叫李家美;
第四栏,首先是家母的基本情况,与男丁不同的是,外娶媳妇首先要注明她的父亲姓名和娘家所在地,以示根源和尊敬,然后同样是生卒时间、葬所志向。其次,在妻子之后,列出子女。比如家父和家母育有三子两女。因为男丁还要在后面列举世系,这里从简,然后是女儿,首先要写清楚女儿的名字,然后是注明她出嫁给了谁?生了几个孩子,叫什么。
上述例子,基本上说明了世系的撰写原则、格式、内容。综合一下,用文字表达于下:
1、谱名之左,用小字标明“某人第几子”,说明身之所出;
2、谱名用黑体字标明,另行小字说明如下内容:①字、号,②毕业院校、学历、职称、职务、简历,③生、殁时间,④葬所向志;
3、配偶之左,用小字标明“配”、“娶”,说明婚姻状况,配偶姓名用黑体字标明,与夫并列。另行小字说明如下内容:①某地某公之女,②毕业院校、学历、职称、职务、简历,③生、殁时间,④葬所向志。如果已离婚或改嫁,亦说明清楚;
4、于母之后,注明子女。如某人有数偶,并各有子女,则子女各随母后。子女“夭”或“殇”,在其后加括号注明,不再撰写其齿录。子女出继,则在此子女之后加括号注明“出为XX嗣”,子女受继于人,亦在此子女之后加括号注明“抚XX第几子为嗣”;
5、无子,以女儿入赘外姓为嗣,符合现行《婚姻法》之规定,应视为本族之人,在其谱名之左,注明“XX赘婿”,下仍用小字注明其原本姓名、籍贯。其子女,如随母姓,理属我族,如随父姓,亦在其母之后注明其姓名,但不另撰其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