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養鰻
大陸沿海自七十年代初開始組織鰻線生產,發展養殖設施。最早在廣東汕頭地區試養鰻苗獲得成功,隨後迅速推廣到福建、浙江、江蘇和上海等省市。從1973年到1985年,養殖產量增加到2031.5噸。到1987年,大陸養鰻總面積發展到4000餘畝。隨著高密度溫流水養殖技術的引進和開發,用於養殖的設施和放苗量都在不斷地逐年增加,近年更出現迅猛發展,
鰻苗資源
(一)鰻苗汛期
據文獻推測,鰻魚的產卵場在北緯20度以北,28度以南。即自沖繩至琉球海溝和小笠原週圍交匯區;東經131度、北緯25度大東諸島週圍起至東經142度,北緯28度的小笠原群島週圍的長橢圓形海域(徐志聰,1989)。
在水溫16~17℃時,產卵孵化的柳葉鰻順著高溫高鹽度的黑潮暖流向西漂流,穿過琉球群島海域。一部分鰻苗迎著中國大陸沿岸流,當低溫低鹽勢力增強的水流與台灣暖流交匯,台灣西海岸海水水溫降至15℃時,鰻苗旺發;朝鮮南部和日本西部鰻苗同時旺發;福建、廣東、浙江南部沿海亦漸見旺發。另一部分鰻苗在江蘇境內特有的地理、氣候條件下旺發。即隨著台灣暖流的西分支進入長江口兩邊及蘇北大沙灘。
一般在春節前後水溫為8℃時見苗,12℃旺發直至七月底止。由於南黃海東部和濟洲島西南是親鰻良好的產卵場所和育肥處,親鰻由六大淡水入海通道及沿海數佰座涵閘入海產卵。江蘇沿海鰻苗旺發的主要特徵是早(二~三月初)、大(5200尾/公斤)和快(前後祇發一個星期)。
(二)影響大陸沿海鰻苗汎期的因素
1.水溫 鰻苗溯河的水溫包括海水與河水水溫,8~10℃為起始上溯溫度,最適溫度為12~14℃(何兆昌,1989,江蘇;吳補增,1988,浙江)。
2.潮汐 鰻苗溯河量大潮多,小潮少;漲潮多,落潮少;滿潮時最多。
3.時間 以日落後2~4小時為多,若逢漲潮則更多。由於鰻苗在光強時多伏在水底或砂石之間,光弱時大量溯河,且鰻苗在夜間垂直上浮於水面,對紅光、紫光有趨光習性,適於夜間燈光誘捕。
4.淡水 鰻苗對水的鹽度十分敏感,一般在河水入海口附近鰻苗較多,在流量大的河口鰻苗最多。因而在沿海建有擋潮閘,進行開閘放淡水引苗。
5.水流 鰻苗有明顯的趨流性,在鰻苗進入淡水之後逆流而上進入江河。
6.水質 鰻苗迴避污染的水質,在未被污染的海區、河口鰻苗的數量多。
7.風向與風力 溯河鰻苗以無風或微風天氣為多,在上風處鰻苗較多,風力過大影響上溯量。
(三)適養的鰻魚種類
長期的養殖研究和實踐探明,目前較適合在大陸人工養殖的鰻魚種類是分布在我國沿海及日本、南朝鮮淺海域的日本鰻(俗稱河鰻)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謝慶堂,1989)。這是由現階段的科技水平和環境條件決定的。對歐洲鰻(A. anguilla Line)、美洲鰻(A. rostrata Le Sueur)在大陸尚缺乏配套的飼養技術,養殖業者對其生理、生態特徵都缺乏了解。現有的水質、水溫和養殖池工程等環境條件使歐洲鰻、美洲鰻難以生存,易出現狂跳斃命(即狂奔性斃死病)。
日本鰻苗外觀全身透明,體短小,胴體較圓。活潑好動,且耐受性強,除耐寒熱外,在0.46 ppm丁烯燐溶液中1小時仍能生存。成鰻在夏季高溫或水質輕度污染等條件下,仍能保持正常的活動。
二、養殖方法
大陸現行的養鰻方式主要有靜水式、流水式、混養式。此外還有封閉循環工廠化養鰻,還在河川、湖泊或水庫放養鰻魚。近年還試驗成功了網箱養鰻。
(一)靜水式養鰻
採用這種養鰻方法,池水的日交換量一般在1/3以下,或每週換池水一次。池中雖設有增氧機,但僅在餵食時或缺氧情況下才開啟。這種方法是七十年代初養鰻時在廣東潮汕地區採用的方法,現階段平均畝產可達3噸左右。在江蘇、浙江、上海一帶,祇有半年的氣候條件適於養鰻。露天養鰻的養殖週期為2~3年,放養密度祇能在每畝1公斤以內,成鰻畝產僅1噸左右,現大多改靜水養鰻為溫流水養鰻。
近年在江蘇沿海發展了一種溫室與露天池相結合的靜水式養鰻(何兆昌,1989)。從二月底至三月初室外溫度較低時,利用溫室池水溫度(26~28℃)飼養白仔鰻苗。到五月底六月初當室外溫度達25℃時,即將大規格的黑仔鰻放養到露天池。到十月底室外水溫漸低,再移至溫室繼續飼養,到十二月可有一部分達到上市標準(150克/尾),尚未達到規格的鰻種續養至翌年。
溫室分三級池養殖。一級池鰻苗的放養密度為0.3~0.5公斤/平方米,深60厘米。要求水體溶解氧5毫克/公斤以上,pH7.5~8.5,氨氮0.5ppm以下,亞硝酸鹽0.2ppm以下,透明度要高,溫度27℃。在二、三級池中,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增高。這時每天排污兩次,換水量達池水的1/3~1/2。每池都配備有增氧機,餌料中加5%多維魚肝油。
露天池的水質要求與溫室不同,溶解氧在4ppm以上,pH7.5~9,透明度15~20厘米。
(二)流水式養鰻
這種方法包括自然流水與溫流水兩類。它們又各自有半流水(水的日交換為8~12小時一次)和全流水(水的日交換為2~4小時一次)。流水式養鰻的增氧機大多全天開啟,因而水質新鮮、含氧充足、放養密度較高。由於自然流水不能保證全年養鰻,所以一般採用溫流水養鰻。
池水加溫有直接加溫和間接加溫兩種。直接加溫是把熱水與池水混合;間接加溫是在池底敷設管道,輸送熱水或蒸汽給池水加溫。並用塑料大棚防止池水熱量散失。
1.電加熱 以埋設在池底的電熱線或電熱板加熱池水。這種加熱方法由於成本太高,很少被採用。
2.鍋爐加熱 用鍋爐燒煮熱水,直接或間接加熱池水。由於成本較低,現正廣泛採用。一般是開採高於20℃的地下水,用鍋爐加熱到27℃後注入養鰻池。近年由於燃料供應緊張,價格上漲,也影響到這種加溫方式。
3.地熱利用 用高溫地下水或溫泉水直接或間接加熱池水。這是節約燃料,管理方便的加熱方式,不過祇能因地制宜。廣東潮洲沙溪溫泉養殖場,所用溫水水溫為103℃,用於間接加熱池水,保證了一月投放的鰻苗養至七月出口。
4.電廠餘熱利用 以火力發電廠排放的廢熱蒸汽加熱池水。在上海閔行發電廠,江蘇簡壁、望亭發電廠等地已獲成功。在望亭發電廠約20畝的溫流水塑料大棚養鰻池,以電廠廢熱蒸汽保溫在25~28℃,鰻苗投放量每畝約10公斤,每年畝產成鰻約10噸。
(三)混養式養鰻即將鰻魚與其他魚類放置在同一池內養殖。目前大陸尚未像台灣那樣在養鰻池中混養青魚、鯉魚、鰱魚、草魚等。但廣東在其他魚種的養殖池混養鰻魚已獲成功。要求鰻苗重10克以上,每畝放養鰻苗30~50尾,產成鰻5~10公斤。
(四)封閉循環工廠化養鰻
是採用鍋爐加溫,溫室保溫,養鰻池排出的水經過沈澱、過濾、以及生物淨化後重複利用。
上述方法皆為池養。大陸的鰻魚也多為八角形,以求既滿足鰻魚的追游習性,又減緩其游動速度,從而減少能量消耗。鰻池有土地和水泥池。由於土地佔地多,產量低、起捕難;而水泥池又有基建投資大,病害嚴重等問題,近來試驗了網箱養鰻。
(五)網箱養鰻
在面積284畝、水深4~5米的餘姚市穴湖水庫,以面積分別為8和12平方米的網箱,雙層結構2米,內外層間隙為50厘米,網箱出水高度為50厘米,放養尾重1.04克的鰻苗1551尾。日投餌兩次,經130天飼養,總產量為115.4公斤,折合畝淨產3552公斤。其中8平方米的網箱,折合畝淨產5246公斤,平均規格為137克/尾,尾重在150克以上的占71%,平均淨增重12倍,成活率99%,餌料系數為1.83(卓華龍,1990)。
浙江臨安里畈水庫,以合計面積為21.7平方米的2隻網箱產成鰻615.6公斤(155.6克/尾),產鰻種135.7公斤(58.7克/尾),折合畝產23噸。規格為21.8克/尾的鰻苗成活率達98%,餌料系數2.42,並經受了高溫乾旱和颱風洪水的衝擊。網箱養鰻已顯示出不占地,投資省(基建投資為傳統水泥池養鰻的30%)、病害少、成活率高(98%以上),單位面積產量高(比鰻池養鰻增長10多倍)等優點。
三、鰻苗培育
(一)白仔鰻苗的培育
1.放 苗
將消毒處理好的培育池,進水30~50厘米深,並增氧測溫,在盛苗容器內的溫度與池水溫度相接近時放苗入池。第二天用喃唑酮(池水呈 1~2ppm濃度)和食鹽(池水呈0.3~0.5%濃度)藥浴2~3天後,開始加溫池水,約每小時升溫0.5~1℃,池水的溫度大多穩定在25~27℃。
2.開 食
多採用磨漿潑灑,引誘鰻苗攝食的方法開食。至第2~3天將飼料放在食台上,以燈光引誘攝食。開食料多用文蛤肉和絲蚯蚓。文蛤肉多用鮮活料,剖前將外殼泥沙洗淨,隨剖隨用。先磨細蛤肉,並加入些α澱粉將蛤肉粘合拌成糊狀投餵。剖蛤剩餘的蛤汁和碎屑亦收集起來用水衝淡後沿池週潑灑。當日投餵量與白仔鰻苗體重相當後逐漸加入配合飼料,直至完全投餵配合飼料。隨後以網箱分選、區別養殖。用於開食的絲蚯蚓經洗淨、暫養、排去腸道食物後,用高錳酸鉀水浸泡消毒約0.5小時,再放入清水中漂洗乾淨後投餵。
誘食在時間安排上有多種類型。表1、2介紹的是江蘇採用的兩種方法。以10天誘食,雖可縮短投餵開食料的時間,減少鰻病,但鰻苗參差不齊,生長快的鰻苗7~10天可換食配合料,生長慢的鰻苗則要重複誘食。
表一 20 天 誘 食 時 間 安 排
順序
|
天數
|
餌 料
|
投 餵 方 法
|
1
2
3
4
5
6
7
|
1
4
3
3
3
4
1
| 蛤肉或絲蚯蚓蛤肉或絲蚯蚓 蛤肉或絲蚯蚓 開食料70%,配合餌料30% 開食料30%,配合餌料70% 配合餌料100% 分選 | 磨碎潑灑,部分放食台放食台上 每日餵量與體重相當 每日餵4次 每日餵2次 每日餵2次 分別投餵 |
(二)弱苗的強化管理
在對鰻苗的捕撈、暫養和運輸過程中,或由於操作性損傷,或由於環境條件不適,致使出現j泛苗B白頭苗、白身苗以及受傷苗等弱苗。j泛苗O由於袋網捕撈時,鰻苗受水流衝擊,被小魚蝦、雜質擠壓,體力衰竭所致。尤其是產地霧天捕撈時此類弱苗多。白頭苗是產地暫養過程,遇降雪時雪花接觸苗體所致。苗格運輸中,頂層屜內用冰過多或氣溫過低,冰水滴到苗體上也產生白頭苗。白身苗是把約在10℃左右海水中捕撈的鰻苗放入5℃以下水中,鰻苗受傷,皮膚由透明變為白濁所致。在運輸過程中,苗格漏風,鰻苗直接受到風吹也產生白身苗。目前,大陸沿海對弱苗採取強化管理,仍使它們成為優質的速長鰻種。
表二 10 天 誘 食 時 間 安 排
順序
|
天數
|
餌 料
|
投 餵 方 法
|
1
2
3
4
5
|
2
2
2
2
2
| 蛤肉或絲蚯蚓蛤肉或絲蚯蚓 蛤肉或絲蚯蚓50%,配合餌料50% 蛤肉或絲蚯蚓20%,配合餌料80% 飼合餌料100% | 20%磨碎潑灑,10分鐘後將其餘80%放食台80%先放食台,2小時後20%磨碎潑灑 磨碎的絲蚯蚓和配合餌料拌合放食台 混合餌料放食台 拌合的餌料放食台,將食料的魚抄走置另池飼養 |
1.放 養
放養前在10~16℃水溫下暫養5~7天,並隨時檢出死苗。放養池的水溫與盛苗容器的溫度相差在4℃以內,放養密度在0.2公斤/平方米以內。放苗第二天起用0.7%食鹽水浸浴,同時潑灑2ppm喃唑酮或2ppm亞甲基藍。5~7天後緩慢升溫,日升溫2~3℃,升至27~28℃時保持恆定24小時,至鰻苗分散沿池活躍游動再開食。
2.開 食
開食料與前述相同,但餵給弱苗的絲蚯蚓用50%的人用土霉素粉消毒,藥量為每公斤白仔苗0.6克。在投餌前半小時均勻拌藥,並忌用鐵質器皿。或用喃唑酮,將吐泥後的絲蚯蚓放進濃度為0.05%的槽內消毒10~15分鐘後,清洗、暫養備用。文蛤肉不需消毒。最初1~2天的開食料以白仔苗體重10~15%的量潑灑在沿池四週。自第三天起,引苗上食台,以白天為主投食,逐日遞增食量5~10%,日餵2~3次。食台處用黑布遮蓋約2~4平方米。
3.轉 食
當日投食量達到體重的100%時,即將投餵開食料轉為配合餌料。轉食前先停食一餐,然後在5天內逐日減少開食料,增加配合餌料。投食量以在1小時用攝食完畢為度,每日換水一次。水溫穩定在28℃。完全攝食配合餌料3~7天,日攝食率達10%時進行分選分養。對上食遲緩、規格較小的^池苗陘尹麮M潔小池重複轉食,用優質配合餌料強化飼養。同時搞好寄生蟲防治。
(三)鰻苗後期管理
在白仔鰻改開食料為配合餌料的同時或之後,為了便於管理,還對其進行人工馴化,改夜間分散攝食為白天定時、定量、定位攝食。在鰻苗的後期或成鰻養殖的管理過程,儘量保持水溫和水質的穩定,水溫一般控制在20~28℃,控制水體pH在7~8.5,做好鰻病防治。此外進行定期分養及輪捕輪放。分養時間一般為20~40天一次。對個體規格在100克以上者,一般兩個月左右分養一次。當體重達120~150克/尾以上,組織起水上市。一般每年起水2~3次,分別為六、七、九月,至十一月全部起水。捕撈辦法有網圍和用餌誘捕。
四、飼料營養
由於鰻魚的飼養和鰻苗的培育在大陸發展的時間不長,有關研究也做得不多,養鰻飼料和飼料加工設備仍是薄弱環節。目前相當一部分配合飼料以及主要飼料加工設備,或主要原料魚粉、α-澱淀和各種添加劑靠從日本和台灣進口。表3列舉的是幾種鰻魚餌料在江蘇省的利用情況,飼料效率約為40~60%。飼料效率不僅反映了飼料的質量,而且反映了飼養管理、投餵技術以及鰻魚池水質等方面的情況。
表三 幾種鰻魚餌料在江蘇的使用情況鰻魚飼料 | 產地 |
飼 料 效 率,%
|
大洋牌中水牌 豐字牌 金馬牌 隆有牌 | 日本日本 上海 台灣 台灣 |
62.5
59
43~50
56
40
|
東海水產研究所和浙江水產局承擔的國家重點水產技術開發項目i鰻配合飼料、配方加工工藝及主要設備的研究,於1968年通過技術鑒定。這項研究立足於大陸的飼料資源,採用自產飼料加工設備,製出的黑仔鰻和成鰻養殖的配合餌料,經試驗,飼料系數在2.2以下,飼料成本占養殖總成本的65%以下。同時以膨化法加工α-澱粉為工藝配套建成的浙江鰻魚飼料實驗廠,時產1.5噸,單班年產可達2250噸。
1989年,中外合資企業─鎮江長江飼料公司已建成投產,兩條鰻魚飼料生產線的生產能力為每班產鰻魚飼料4000噸。此外,無錫、鹽城、南通等地方鰻魚飼料廠也正在建設之中。
根據鰻魚生長階段對飼料的營養成分、嗜好、粘性、彈性、伸展性等的要求有別,將鰻魚的飼料分成三種規格:白仔鰻用,白仔放養─800尾/公斤;黑仔鰻用,800~200尾/公斤;成鰻用,200~3尾/公斤。據研究(陳正宇,1988),池養鰻魚不同生長階段的體重與體長(全長)呈如下函數關係:W=9.4127×10-4<3,1412(γ=0.9950)。
目前科研單位正在組織養殖場建立鰻魚飼養管理檔案,記錄淨水面積,放苗日期,放苗量,各池日投餵的飼料種類、數量、攝食、增重情況、飼料效率、苗種成活率等。
五、疾病防治
(一)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1.爛鰓病
由柱狀粒球菌寄生在鰓上引起。一般發生在七~九月高溫期的成鰻池中,發病率較高,蔓延迅速。採用的治療辦法主要是藥物潑灑。用3~4ppm喃唑酮與30~40ppm福爾馬林在夜晚混合潑灑。先將池水放至20厘米,潑入藥物10小時後加水至正常水位。隔日重複一次。
預防的辦法有多種:
(1)與上述治療方法同,每7~10天施藥一次。(2)以3~4ppm喃唑酮溶於酒精中,稀釋後全池潑灑。(3)2ppm喃達斯每3~5天用藥一次。(4)0.1~0.2ppm喃西林或20ppm生石灰或0.3~0.8ppm漂白粉潑灑,或0.5~0.8%食鹽藥浴24小時。
柱狀粒球菌還引起爛尾病。如東縣的經驗(馬明和,1989)表明,用0.5%食鹽水體外治療並按每噸魚40克土霉素混入餌料投餵5天,外消內服,同時降低水溫具有明顯療效。
射陽縣水產養殖公司還用中草藥治好了鰻種鰓絲缺損,腎臟腫大,制止了病鰻死亡(許朱明,1989)。所用中草藥種類,1.7噸鰻種的用藥劑量及給藥方法是:
(1)茵陳250克,板藍根50克,甘草50克,一劑煎汁拌料投餵2天即見病好。
(2)茵陳306克,板藍根、車前草和甘草各102克,陳皮204克,兩劑各煎三次拌料投餵6天控制住病情。又用車前草、甘草各51克,一劑3次拌料投餵3天,鞏固了療效。
2.赤鰭病
由液化產氣桿菌等引起。尤其是飼料鮮度差、水質惡化及水溫在20℃以下時,體重0.2克左右的鰻苗和100克左右的鰻種易發病。治療用1ppm喃那斯顆粒劑全池潑灑。或將病鰻捕起。放入盛有藥物溶液的大盆中浸洗。對剛發病的鰻魚投餵藥餌治療。
預防除了常規的徹底清池,保證飼料質量外,其他辦法是:
3.水霉病(1)魚體消毒。用10~20ppm喃那斯浸洗鰻魚0.5~1.0小時;或100~300ppm5%氯霉素浸洗3~24小時;或2~3ppm喃唑酮浸洗24小時;或1ppm(鰻苗)、3ppm(大鰻)高錳酸鉀藥浴5小時。(2)投餵藥餌。一般為50公斤鰻苗每天用5~10克磺胺劑,或20克氯霉素,或20~25克喃那斯,拌在料中投餵,每月一次連用7~10天。或用0.12~0.20%喃唑酮藥物飼料連餵5~7天。
由腐生性的水霉菌寄生在鰻魚體表或鰓上引起,也有人認為是先感染赤鰭病,繼發水霉病。多在四~五月份,水溫10~20℃時發生,15℃左右是水霉菌繁殖的最適溫度。十~十一月份的水溫也宜於水霉菌繁殖,但鰻魚病較輕。治療辦法有:
(1)2~3ppm五倍子或15ppm福爾馬林全池潑灑。(2)0.15~0.20ppm孔雀綠、鹼性綠或2~3ppm亞甲基藍每2~3天全池潑灑。(3)每50公斤鰻魚用10克磺胺劑或20克氯霉素或25克喃那斯拌料投餵7~10天。
預防要通過漂白粉、生石灰徹底消毒清池;保持池水水質良好。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5厘米,pH7.0~7.5;定期潑灑藥物。藥物及其劑量與治療所用相同,也可用0.5~0.7%食鹽水長期藥浴。此外,要細心操作、精心管理,以防魚體受傷。
4.弧菌病
由鰻弧菌引起。用於防治的藥物是 :
(二)寄生蟲病(1)磺胺甲基嘧啶(SM1),每50公斤鰻魚每天用含10%的藥物製劑40~100克;或2.5~5土霉素拌餌投餵,連續5~7天。(2)用含0.12~0.20%喃唑酮藥餌連續投餵7~10天。
1.兩極蟲病
由兩極蟲(Myxidium)寄生引起,多發生在四~九月。防治的辦法是徹底清池,發現病鰻,及時挑出,集中到小池中以高水溫養殖。
2.匹里蟲病(凹凸病)
由匹里蟲(Plistophore anguillarum)寄生於鰻魚肌肉引起。防治辦法是放養前翻土曬乾,或用20~30ppm漂白粉消毒。
3.白點病
由多子小瓜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lis)寄生引起。防治辦法是將水溫升至25℃,用0.5~1.0%食鹽水藥浴或放入1/5的海水入池,持續4~10天。或用1~2ppm喃那斯藥浴,或用30ppm福爾馬林全池潑灑。
4.車輪蟲病和盃體蟲病
分別由車輪蟲(Trichodina)和盃體蟲(Apiosoma)寄生引起。防治辦法是用30ppm福爾馬林藥浴12小時。或用0.7ppm硫酸銅或硫酸亞鐵合劑(5:2),或30ppm冰醋酸全池潑灑。
5.斜管蟲病
由斜管蟲(Chilodonella)寄生引起。多發生在2~5月,防治辦法是用8ppm硫酸銅溶液浸洗30分鐘;或用30ppm福爾馬林藥浴12小時;或用0.5%鹽水浸浴;或用0.7ppm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
6.指環蟲病
由指環蟲(Dactylogyrus)寄生引起,五~九月為流行季節,防治辦法是用0.2~0.6ppm晶體敵佰蟲或30ppm福爾馬林全池潑灑。
7.鰾線蟲病
由球狀鰻屬線蟲(Anguillicola globiceps)寄生在鰻魚鰾內引起,六~九月甚為流行。防治辦法是放養前排水乾池,用20~30ppm漂白粉潑灑全池。發病季節用0.4~~0.5ppm晶體敵佰蟲殺滅劍水蚤。
8.錨頭騷病
由錨頭騷(Lernaea)寄生引起。三~十一月流行,夏季最嚴重。防治辦法是用0.2~0.6ppm晶體敵佰蟲每5~7天潑灑一次,連續3~4次為佳(孔立波,1990)。
六、包裝運輸
大陸的鰻苗和成鰻的運輸方法主要有運苗箱運輸、塑料箱運輸和尼龍袋充氧運輸。運苗箱是用木板製成的長方形苗格(何兆昌,1989),底部為30目網布,四邊的中間各開一個通氣孔,並用網布蒙上,此即乾法運輸,操作簡便。塑料箱是一種封閉式的裝苗工具,運輸時要帶水充氧,這種方法受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用於遠距離運輸。目前以尼龍袋充氧運輸最為普遍(盧森堡,1989;昊志洪,1990)。
(一)停 食
停食使鰻魚處於空腹狀態。在降溫前一般停食三天,使鰻魚的耗氧量減少約15~20%。同時避免運輸中排泄物污染水質,或堵塞暫養期網具的網孔。
(二)篩 選
停食一天後,即將不同規格的鰻苗篩選出,並將分選出的鰻魚在入池前2~3ppm喃唑酮,或15~20ppm的高錳酸鉀浸洗魚體10~20分鐘,或用1~2%食鹽水或0.1%晶體敵佰蟲溶液浸浴魚體5~10分鐘。
(三)暫 養
暫養的方法較多,但以專門修建的小水泥池暫養的效果最好。小池設有進排水口,以流水不斷衡瀑魚體。有的用塑料鰻筐以淋水暫養成鰻,或用活魚簍在河流中暫養成鰻。也有用水槽進行流水暫養的。大部分養鰻單位都是利用水泥底養鰻池或在池中架設網箱,結合新水衡瀑或增氧機增氧的方法暫養。表4列舉的是江蘇省一些地區鰻魚的暫養密度。
表四 鰻 魚 暫 養 密 度 ( 公 斤/平方米 )
鰻 魚
|
水 溫,℃
|
網 箱
|
水泥底魚池
|
白仔鰻苗
黑仔鰻,鰻種
成 鰻
|
10~12
13~15
16~18
25
25
|
4~7
4~5
1~3
30~40
60~70
|
8~10
5~7
3~5
10~20
30~40
|
輯自聹ˇi殖?989,1:20
(四)降 溫
尼龍袋充氧運輸要求在低水溫(鰻苗5~8℃,成鰻10℃)下裝袋。養鰻者稱此為職K水溫A以此使鰻魚保持在安靜狀態,減少活動、呼吸和耗氣,提高成活率。黑仔鰻、鰻種和成鰻在包裝前一般都經過2~3次逐級降溫處理,每級降4~5℃,每兩級之間有一段穩定時期。體質差的弱苗採用的裝袋水溫略高些,為10~12℃,降溫時每級降4℃。冰袋的用冰量也相應少些。
(五)包裝充氧
裝魚袋和裝冰袋都用聚乙烯塑料薄膜,魚袋為雙層,冰袋為單層,厚約0.05~0.06毫米。包裝紙箱用上過蠟的雙瓦棱紙板,箱底有襯板。魚袋扎口用的是寬度為3~5毫米的橡筋帶,也有的用多股普通橡皮筋。包裝程序是:冰水─魚─冰塊─排氣─充氧─包扎。詳細指標見表5。目前鰻魚的運輸多為空運,以蘇製安─20型運輸機每架次裝運約300箱,約含成鰻淨重2~2.5噸,或黑仔鰻、鰻種淨重1~1.5噸。
表五 尼 龍 袋 充 氧 運 輸 鰻 魚 包 裝 (單位:公斤)
鰻 魚
(尾 /公 斤)
|
尼龍袋魚
魚
|
冰 水 重
冰 水
|
箱 內 冰
袋 重
|
包 裝 用
品 重
|
每箱總重
|
白仔鰻苗
黑3000~5000
仔1000~3000
鰻 500~1000
鰻200~500
100~200
種 50~100
<50
成 鰻
|
1
1.5
2
2.5
3
3.5
4~4.5
5~6
8~10
|
2~3
2.5
2.5
2~2.5
2
2
2
2
0.5~2.5
|
1~1.5
1.5
1.5
1.5
1~1.5
1
1
1
1~5
|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
11.2~12.2
11.7
12.7
13.7
13.2
14.2
15.2~16.2
17.2~18.2
24.2~28.2
|
註:1.每箱裝2個尼龍魚袋;2.氣溫為25℃;3.運輸時間為20小時以內。
七、有關問題
(一)鰻苗資源減少
大陸沿海鰻苗的生產量波動很大,一般年產量為50~60噸(徐壽山,1988)。七十年代秋末冬初,性成熟至2~3期的產卵親鰻從長江集群入海生殖,當時對船鰻產量達1500公斤(張培元,1990),大陸天然水域的鰻魚年產量約1萬噸。由於近年的捕苗出口,興修水利建閘的阻擋以及海水污染,造成現在入海鰻已形不成魚汎,天然鰻魚年總產量不到2仟噸。人工養鰻雖在不斷成長,但絕對量的增長仍較慢。
(二)基礎研究不足
有關鰻魚的營養需要、餌料配方、飼料資源開發,加工設備的配製,以及養殖經驗的推廣,都跟不上當前的養殖需求,致使相當一部分飼料依賴進口。自產的飼料有些價高質次也影響了生產。
(三)鰻魚銷路不暢
過去大陸沿海一直是出口鰻苗換取外匯,主要市場是日本和香港,經香港轉口台灣和日本。由於市場競爭的需要,八十年代大陸沿海利用自已擁有鰻苗,氣候適中的條件,加之燃料費省,人工費便宜等優勢,加之燃料費省,人工費便宜等優勢,開始飼養成鰻,向外輸出成鰻及其加工產品。因而逐步壓縮了鰻苗出口,1989年停止了鰻苗出口(農民日報,1989年7月19日)。
由於現實條件所限,宏觀調控不夠,致使大量鰻苗高價走私出口。加之養鰻企業紛紛上馬,盲目投苗,造成國內苗源緊缺。由於餌料不足,銷路不暢,鰻魚脹池,造成部分企業虧本。有關人士呼籲在目前尚不能全部將鰻苗養成成鰻的局面下,在確保養殖用苗後,要充分利用自已的苗源優勢和市場的昂貴苗價,爭取出口創匯。另一方面鼓勵和幫助養殖企業,開展中外合資經營,解決成鰻銷售。在此背景下,1989年10月,中日合資的H門龍M已向日本出口鰻魚加工品。主要產品為加工活鰻和加熱後即可食用的全加工鰻。後者分為兩類(1)腹部開口─出口關東地區,(2)背部開口─出口關西地區。
(四)分頭經營不利
一個時期,在沿海一些省市鰻苗的收購出口業務歸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經營,成鰻養殖出口業務歸水產進出口公司經營。糧油部門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創匯指標,促使他們多出口鰻苗,賣掉好苗壯苗。水產部門為了多養殖多創匯,要求將捕上的鰻苗先養後出,少出多養,要好苗壯苗。致使出現水產部門捕的鰻苗,要投售給糧油部門,水產部門自已養殖需要的鰻苗,靠向糧油部門申報計劃後,按調撥價供應。由於環節增多,鰻魚死亡率提高,費用上升。管理上的某些漏洞,加上少數不法分子抬價搶購、走私倒賣,致使苗價暴漲,刺激漁民拼命捕撈。加上一些地區的鰻魚養殖一哄而起,管理鬆散,使一些外商利用混亂,投機發財。
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營養所 易治雄撰 (參考文獻34篇略)
飼料營養雜誌(92~104)90年.第十期─易治雄
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